北京交通网络拓扑结构及可达性格局历史变化研究

王少华,钟耳顺,张小虎,郑怀海,张珣

(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论文来源: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摘要:基于过去 800 年( 1160 ~ 2000 年) 北京城市交通网络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了北京交通网络的发展变化。主要从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可达性等角度分别对网络直径、平均最短路径长度、平均聚集指数、相对可达性等指标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第一,北京交通网络扩张呈“…

关键词: 交通网络; 时间序列; 网络拓扑结构; 相对可达性; 可达性中心

0 引 言

目前,交通网络的研究主要包括网络拓扑结构分析、网络可达性分析、交通网络模拟与预测等方面[1]。其中,网络拓扑结构分析主要通过一系列网络测度指标,包括分析目标网络在直径、平均路径长度、介中性、网络密度、聚集、分层等方面的拓扑特征[2 - 4]。网络可达性分析能够度量空间各点经济区位的优劣,评价区域各点获得发展机会的能力。例如 Dupuy 及 Stransky 探讨了欧洲城市公路网络的可达性及其等级体系[5]。张兵、金凤君等以经济权重可达性和经济潜力指数为主要指标,对近 20 年湖南公路网络演化和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6]。交通网络的模拟与预测研究主要通过刻画网络的微观动力学规律,即网络点线对象在演化过程中的增长机制、偏好及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模拟网络的演化过程,并预测网络发展的未来情境。Barabasi 和 Albert 最早提出了无尺度网络的演化模型[7]。Feng Xie 基于智能体思想提出了网络演化的退化模型[8 - 9]。然而,已有研究对交通网络时间序列数据中蕴含的发展规律挖掘不够充分,特别是针对长历史时期北京交通网络发展模式的实证研究更是罕有。

本文基于过去 800 年( 1160 ~ 2000 年) 北京城市交通网络时间序列数据,从交通网络的网络规模、拓扑结构及可达性等方法,分别选择网络直径、平均最短路径长度、平均度、平均聚集指数、相对可达性、网络中心性等交通网络测度指标,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揭示了北京交通网络的演化规律。

1 研究数据

本文研究北京交通网络发展的时间区间为 1160 年至2000 年。通过搜集历史地图,以及北京城市交通地图等资料,针对不同时期的北京,分别选取了以下八个时间节点,包括: 1160 年、1341 年、1573 年、1750 年、1908 年、1947年、1984 年、2000 年。如图 1 所示,其中,1160 至 1947 年间的北京交通网络地图数据源自 1988 年侯仁之主编的《北京历史地图集》; 1984 及 2000 年的北京交通网络地图数据则分别源自中国地图出版社 1984 年出版的《北京市区交通图》和 2000 年出版的《北京交通旅游图》。

更多内容请查看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