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普查信息系统建设管理与应用

王爱莉,于哲,项彩虹,王晓岭

(1. 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北京 100053;
2.北京万博智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84;
3.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5;
4.北京东方道迩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80)

论文来源:《水利信息化》 2013年4月第2期

摘要:简单介绍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空间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建设内容和项目特点,详细叙述针对项目特点和难点开展的建设管理工作。为了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普查任务,引入项目建设管理第三方监理和空间数据质量监控管理等内容,在项目建设管理规范性和数据质量控制有效性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全国性水利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利普查,建设管理,空间数据,信息化建设

0 引言

水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水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基础水信息的基准性调查 [1]。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国发[2010] 4 号)(以下简称“通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主要包括 7 项任务,包括全面查清我国江河湖泊和水利工程基本情况及经济社会用水状况,查清河流湖泊开发治理保护、水土保持和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和建立国家基础水信息平台。为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初步建立国家基础水信息平台,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总体方案》(国水普办[2010] 16 号)关于建立水利普查空间数据库的要求,制定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实施方案》,作为该项任务的实施指南。

空间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主要用于县、地市级、省、流域和国家级普查机构对本级水利普查对象进行空间数字化采集与处理,是水利普查数据处理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最终在省、流域和国家级分别建立水利普查空间数据库,形成普查综合成果数据库的重要技术工具 [2]。

普查空间数据库建设要求在县/地市级完成本级空间数据采集,在省级完成汇总接边,在流域和国家级完成空间数据接边、转换、入库、空间属性关联映射等建库程序,并最终按省分切与分发。

由于县/地市级与其他级对软件功能要求与运行环境完全不一样,故此空间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分采集版与处理版。采集版部署在县/地市级,采用文件型空间数据库,在涉密单机上运行;处理版部署在省、流域和国家级,采用基于大型关系数据库的空间数据库和客户端/服务器(C/S)模式,在涉密网络环境中运行。

1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空间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设计

1.1 采集版软件系统设计架构

基于单机使用环境和后台数据,以文件方式管理的数据录入、编辑子系统,可满足数据录入、编辑、规则符合性检查等基本功能,使用单位无需另购 GIS 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软件环境。软件架构如

1.2 处理版软件系统设计架构

基于客户端/服务器(C/S)或浏览器/服务器(B/S)、局域网环境的多用户协同应用模式,该系统不仅能完成数据录入、编辑等基本功能,还具备数据审核、汇总、入库、元数据著录等功能,该应用子系统需要部署在该级普查机构购买或自行搭建的与厂家所提配置相一致的 GIS 服务器和桌面套件、支持空间数据管理要求的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环境。

为满足省级空间数据汇总建库要求,在省级普查机构要求按第 2 种配置标准自行准备相应的软硬件环境,在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市也可比照该标准自行搭建相应的软硬件环境加快数据建库速度,提高后续自行维护、使用数据的便捷性,但不作为硬性要求强制统一贯彻。软件架构如图 2 所示。

2 水利普查空间数据采集处理技术路线与方法

2.1 总体技术路线

水利普查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严格遵循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印发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规定》,以县级水利普查区划为基本工作单元,进行水利普查对象空间数据的采集与处理,逐级汇交水利普查空间数据成果。主要采用内业标绘(利用电子工作底图)为主,外业采集(利用 GPS 坐标采集设备)为辅的工作方法进行。

更多内容请点击下方的PDF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