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化】“数字城市”的重庆模式

    自古以来,重庆一直就是巴渝文化中渝文化的代表。今天重庆作为我国西部经济中的重要版块,已经越来越多发挥了自己的优势,特别是重庆作为直辖市如今已经满12年,在经济、文化上再一次占据了西部的领先地位。

    重庆的特殊地位使得它的城市管理和信息化建设一直得到重视,胡锦涛同志在对重庆的总体战略部署中提到:“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真正使重庆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加强城市管理法制化、信息化建设,努力把城市管理提高到新的水平。”

    这几年随着信息化从IT企业应用转向政府相关行业,特别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大趋势下,重庆近年来的政务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稳健前进。在国内大中城市纷纷开展以“数字城市”为概念的城市信息化的进程中,“数字重庆”的规划在经过重庆市有关部门提出论证之后,也开始了加速建设。

“数字重庆”的模式探索

    如果身在重庆,您打开“数字重庆”网站,在里面要了解“最近的车站在哪里”、“好吃的东西”、“好玩的地方”,只需点击便可得到想要的信息,而且有很多航空图片、卫星图片等供查找,就像驾着飞碟搜寻整座城市,甚至能够看着“飞过”自己的家。

  据介绍,包罗各种信息的“电子地图”将衣、食、住、行统统一网打尽。集软件与数据于一体的“电子地图光盘”系统小巧易携带,像一个“重庆通”为市民提供各种服务查询。

  而虚拟的一座仿真城市,设计师以步行、驾车、飞行、UFO方式,让人在视觉、听觉、触觉上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记者看到,虚拟的渝中半岛、重庆大学城、重庆大剧院,规划的喷泉、水域波纹都真实无比,仿佛在未来的城市中漫游。

  “数字城市就是要让我们的生活更信息化。”据了解,数字重庆建设成果已广泛应用在城市规划建设、救灾应急指挥、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资源管理和智能交通等各个方面。当然,要真正享受到数字城市的便利目前还只是重庆市民们的一个美好愿望,但梦想对于充满激情、机智的重庆人来说,从来都不是一个陌生概念。

    实际上,近两年来为了建设“数字重庆”,以重庆市规划局带头的有关单位已经开始了大量的有关数字城市的“重庆模式”思考,比如体制方面,重庆在这方面是有创新的。据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主任罗灵军介绍,重庆市没有设立信息化办公室,取而代之的是“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同时也是“重庆市遥感中心”、“重庆市测绘质检站”、“重庆市测绘档案馆”,四位一体。

    事实上,目前80%以上的政务信息都属于地理空间信息范畴,所以从2007年开始,丰富地理信息资源,扩展地理信息服务就已经成为数字重庆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面开展地理信息的服务实践中,重庆市规划局发现仅是单一系统的开发已经远不能满足时代对地理信息应用的要求,必须建立面向地理信息应用的统一平台提供服务。
    
    有关部门根据用户需求分析,提出了数字重庆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建设框架,即面向不同应用层面的 “地理信息三大平台”——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政务地理信息平台和社会服务地理信息平台。三大平台建设针对应用的不同各有侧重,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主要是针对传统依赖地形图的专业部门;政务地理信息平台主要是针对政府部门的日常管理;社会服务地理信息平台主要是面向社会公众。
  
    信息共享的平台

    对于像重庆这样的城市来说,和市民生活相关的国土、公安、环保、消防、应急、交通以及农业、林业、商业等一共不下数十个政府部门,这些部门通常来说在平时基本上都是独立成为一个系统的,而在今天这个网络发达,信息快速传递的社会中,任何人和组织想要完全独立是基本上不可能的。

    2009年,国务院提出了建立全国政务信息共享平台,以便更好地解决目前各局委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同时也为了提高政府对突发事件、灾害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这样才能提高工作、办事的效率,更快更好地为市民提供便利的服务。

    重庆是中国西部地区和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由40个区县(自治县、市)构成,是目前我国直辖市中行政辖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管理行政单元最多的特大型城市。要推进重庆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建设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而地理信息作为政务管理的基本信息资源,统一标准,整合和集成资源是政务信息化管理的大势所趋。重庆市政府正是从各部门对地理空间信息整合、共享与交换的需求出发,提出了建设“重庆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交换平台”项目,这是重庆市政务地理信息平台的核心内容。

    在广泛调查了规划、国土、公安、环保、消防、应急、交通以及农业、林业、商业等十余个政府部门后,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提出了“基于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标准和规范,在一个公用的硬件和网络基础设施平台上,搭建统一的管理和整合公共基础性地理信息资源平台和空间数据库,通过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公共基础性的地理信息资源与政府部门专业地理信息资源的整合”建设思路。

    根据这个思路,重庆建设了“一套标准、一套共享数据库、一个共享交换平台和四个子系统”。 这一系统在进行招标之后和国内超图软件公司达成了共识,它们提供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Service GIS软件体系,形成基于“一张图”的共享模式,能够有效避免分头建设中容易出现的部门信息分割、重复投资、资源浪费等问题。7月30日,重庆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在重庆通过专家鉴定组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平台作为国内第一批建成并投入运行的省级地理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罗灵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基于共享交换平台的重庆市政务地理信息平台提出了在线、准在线、离线的服务模式,为有效解决“信息孤岛”提供了思路,“今后解决“信息孤岛”的路还很长,但我们相信会逐步实现的。”

“重庆模式”创新之处

   重庆的相关做法被国家测绘局称为“重庆模式”,“这是对我们重庆的政务地理信息建设与应用的一种肯定。”年轻富有朝气的罗主任这样自豪的说。

   罗灵军在介绍“重庆模式”时表示,在建设重庆市地理信息三大平台过程中,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提出的“行业管理总协调、事业支撑打平台、产业带动共发展”的思路,在体制、机制、技术、服务理念等方面加大了创新力度。

   在体制上,重庆形成了测绘、地理信息和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有效保证与市政府相关部门交流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并通过与政府部门合作,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在机制上,重庆形成了测绘成果的质量检查、档案管理和地理信息平台数据更新的一体化模式,确保了数据资源权威性与现势性,为地理信息安全、可靠地为政府部门服务奠定了基础;在技术上,重庆实现了3S技术手段一体化支撑的模式,地理信息中心、遥感中心,以及建设的重庆市GPS综合服务系统,3S技术手段的一体化,高效率地实现了平台的功能建设、数据资源建设;服务上,重庆提出了不同应用需求的不同服务理念,推出了基础地信息平台为专业部门服务、政务地理信息平台为政府部门服务,以及社会大众一体化的服务。

    正是在创新基础上, “重庆模式”得到国家认可,并取得了广泛成果,推动了重庆的政府信息化建设。(   《中国信息化》记者:姜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