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报】GIS 基于技术的创意产业

fiogf49gjkf0d
  GIS技术固然关键,更关键的是创意。
  社会对GIS(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的需求是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这恐怕是为什么现在GIS在国内飞速发展的最合理解释。    其实,GIS在国外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而中国市场的GIS发展则只有20多年的一半多。这决定了我国GIS发展的先天劣势和后天优势。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钟耳顺认为,国内GIS的劣势在于,相比较国外品牌,我们的产业化程度不高——无论是品牌建设,还是宣传、包装都没有国外产品专业。但是,因为我们起步得晚,所以我们能用最先进的IT技术和IT架构搭建整个GIS的平台,而国外由于历史原因经常用的是很古老的语言而且转型很困难。另外,我们也容易把握最新的技术潮流,比如,面对目前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市场需求,我们的体系架构更容易满足。
  形成产业链才能发展
  GIS只是工具,不是应用。就像微软的Windows一样,GIS提供的只是基础结构和数据,而之上到底用这些结构和数据做什么,则是应用软件开发商的事情。这其实是一个生态链。 以120急救指挥系统为例,当患者家属拨打120之后,120医疗急救指挥信息系统利用GIS技术定位呼救点,能够自动标注患者的发病点及会面地点,并按照距离发病点由近及远的原则推荐五个就诊医院,之后指挥中心直接对就诊医院进行调度,对其车辆及出车情况进行管理与监控,并可打印出车单及出车地图。 这就是GIS在具体行业的具体应用,而这其实并不是凭GIS厂商一家之力可以做的。
   GIS只是一项技术,以及在技术上跑的一些指标。但是具体使用时,它仍然必须和各行业具体应用结合起来才有意义。一般来说,GIS软件提供商只负责底层结构,之后,ISV会根据自己的行业优势在GIS软件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形成应用软件。而该应用软件很多时候并不只包含GIS功能,还有其他实际应用(比如120中的Call Center系统等就和GIS关系不大),因此,只能算是应用中的某一个基础软件。 每个GIS软件提供商周围都生活着这样一批ISV,而一个GIS软件到底被用户接受程度如何,与他身边的ISV数量和质量有关。 从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情况看,链条上的每一段都有自己的特色:核心基础软件要符合现代技术发展趋势,不仅仅适合PC使用,还要开发适合手机、PDA等的版本;而ISV则要和用户非常密切,开发更快,客户化做得更好。
数据是难点
   仍然是上文的例子,有了技术,有了软件,五个就诊医院到底从哪里挑呢?最基础的是这些医院的相关位置、接诊情况等基本信息。无论是GIS还是之后的GPS,没有数据,单纯的技术没有任何意义。 “技术只是杠杆,数据才是真正的核心。”钟耳顺用他多年的经验直面很多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从中国现状来说,国内的重要数据都存在相关机构手中,而普通民营机构没有勘测权,这些法规和政策导向都使得GIS发展遭遇了障碍。另外,中国很多城市都在大兴土木,现有的GIS地图变得远没有实际情况快——前两天还没有的路,这两天就通车了,这在欧洲、美洲等发达国家是不可想象的,自然,相关数据的收集也是个难题。
  其实,与电子政务建设一样,国内各政府行业的信息壁垒使得各种信息的共享难上加难。一个地下管线铺设的图,要找市政要下水道设计图,再找供水公司看自来水管道设计图,再加上光缆等,把信息收集全须跑几个单位,这种数据收集的障碍困扰着所有GIS企业。 钟耳顺认为,其实,这些数据的共享最终要依靠法律解决。国家如果能够制定相关法律,明确知识产权和定价问题,共享就不再是无章可循、各自为战的现状。
  不过,北京市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早在2003年,崇文区政府信息办就和超图开始GIS工程的合作,开通了“数字崇文地理信息系统”公众服务系统,具备跨部门、跨业务的服务能力。之后,“数字昌平”的建设瞄准了电子政务GIS系统,西城区也于去年8月开展“城市资源现状调查项目”,超图和西城区共同构建基于SuperMap GIS的软件平台,全面掌握西城区辖区内的城市部件资源的分布和现状情况,并以1∶500地形图作基底,按照城市部件的功能分类、分层建库,把每一个城市部件与其属性信息表建立关联,将其全部定位到所属万米单元网格中,建立西城区城市部件管理数据库,为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应用打下基础。 前一段时间,北京市“市区两级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技术”正式通过科委验收,怀柔、平谷、石景山等6个试点区县成功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其中,作为子课题之一的“区县全国产化空间GIS系统研究及其在怀柔、平谷区的试点建设”成果演示汇报获得了验收专家的高度评价。可以说,政府牵头进行的数据整合,才是将来解决数据问题的关键。
未来不存在
   现在谁知道自己手机里用的什么芯片,什么操作系统?99%的人不知道。因为,手机已经是用易操作的界面在为百姓服务,百姓不用知道后台到底是Java还是高通,编代码的到底是国内企业还是外资企业,总之,用得好就行。 这也给GIS的发展指出了一条终极之路:无处在又无所不在。说它无处在,是未来除非专业人士外,没有人关心什么是GIS,GIS在哪里;说它无处不在,是指生活中它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出门指路、上网查地图,到处都用GIS。说到底,不在的是表现形式,在的是内容。 由于GIS的民用化越来越明显,目前国际上GIS发展呈现两种趋势。
  一是没有人再关心精度很高的数据。以前在军用上,GIS数据经常要精确到厘米,而现在,“只要到底是路北还是路南的,方位没错,差个几米、几十米问题不大。” 钟耳顺这样对比。
  二是功能性要明显加强。以前的GIS只要标注每个地方有什么,而现在则需要更全的功能,比如方圆一公里内哪有停车场,哪有加油站等。 日本现在新出厂的手机都已经预装了GIS功能,日本公民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能迅速查找自己的位置,也能查找附近的建筑物或设施。而每次查询,运营商都会收取一定费用,然后再和服务提供商分成,商业模式已经非常成熟。
   “GIS发展得很快,但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个创意产业,关键是如何将GIS与用户的行业特色和实际应用具体结合起来。技术固然关键,更关键的是创意。”钟耳顺这样总结。
   原文网址: http://www.ciw.com.cn/News/info/2006-10-09/86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