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地球离我们很近
“你在三环路上见过交通流量示意牌吗?”让人这么一问,你是不是觉得“数字北京”如此之近。在北京,越来越多重要路段都竖起了实时提供道路通行情况的提示牌,红橙绿三种颜色让“在路上”的人对前方路况一目了然。
在近日举行的第六届国际数字地球技术与应用展览会上,展馆一角的“数字北京”十分惹眼。
“北京那么大,系统怎么能做到实时了如指掌?”面对记者提问,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政务地理空间信息管理部部长陈桂红从头讲起:目前北京有几万辆出租车上安装了GPS,智能交通系统每5秒都会收到一次这些车辆的运行状态。同时,重要道路的路面下都埋有感应线圈,系统将这些信息综合后反映到地图上,让每个出行者都可以拥有“千里眼”。
“不仅如此,系统还可以根据实时路况,调节信号灯,以最快的速度缓解路面压力。”陈桂红说。
目前北京市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三项技术,已经实现了对市区90%以上道路路况监测,并形成了基于网站、交通服务热线、交通调频广播、路侧情报板、手机短信等多模式、综合性的交通信息服务,在国内首次形成了交通信息服务产业链。
数字地球改变生活
一群老外围着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政府智能城市一体化管理系统”讨论个没完。终于等到他们满意地离开,公司国际事业部海外GIS技术咨询顾问刘相臣才换了一种语言满足记者的好奇:“这些来自美国的专家对我们在瑞典尼雪平自治区建设的项目很感兴趣。”
“瑞典是高福利国家,对老人、儿童尤其关照。小孩上学超过2公里都是要有校车接送的。” 为让记者更好理解这个系统的“智慧”,刘相臣边说边在纸上画图:“比如,在一个地区,有几十个学生需要校车接送,校车该怎么走速度最快呢?”
他自问自答:“如果没有系统,司机可以凭经验设计一个路线。但现在把这几十个孩子的地址输入系统后,校车可以保证每个孩子用最短的时间到达学校。”
刘相臣说,尤为方便的是,如果有新生增加,只要输入新地址,系统不到1秒钟就会给出新线路。同时,这个系统设有“优先级”功能。如果有残疾儿童或其他需要特殊照顾的情况时,系统会自动考虑这些因素。
“一年后,这个地区孩子增加很多,需要新建一个学校时,系统会将多数孩子是不是步行20分钟可以到校,附近是否有工厂,是不是有不利于儿童的污染源、噪音等因素统筹规划,迅速给出一个合理的选址方案。”
数字地球在行动
正像刘相臣所说,数字地球正在走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展台,中心的几个研究生热心地告诉记者,数字地球应用在精准农业中,甚至可以测出作物的糖分含量,如果用来寻找优质水源,还可得到水的营养素含量……
2009年5月11日,汶川地震一周年,对地观测中心的两架高性能航空遥感飞机飞赴汶川地震灾区,针对灾区环境及灾后重建开展高分辨率光学与雷达遥感科学试验,历时25天,累计飞行23架次,获得大量数据,并结合2008年5月14日—6月9日灾后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此次天空地一体化的科学实验,不仅验证了去年遥感监测成果,尤其对典型区域的生态环境风险与现状及灾后重建进行了监测与评价。
数字流域、数字减灾、数字城市……数字地球正在以超乎我们想象的速度行动着……
(本报北京9月12日电 作者: 杨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