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市】地理信息——从高层走向大众


——访重庆市规划局总规划师张远      本刊记者 石小飞

    日前,在国家测绘局主办的“数字中国论坛”上,重庆市规划局总规划师张远做的《数字重庆地理信息三大平台建设与应用进展》报告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本刊记者在会后采访了张远,张远以重庆市为例,就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发展趋势等问题回答了本刊记者的提问。

三大转变合迎来地理信息大发展

    以往人们认为,地理信息系统非常神秘,只是专家才用的,仿佛与老百姓关系不是很大。但如今,地理信息已经开始从高层走向大众,逐渐走入了我们的生活。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
    “关于地理信息系统,我们可以这样说,当前的三大转变和需求促使地理信息从高层走向了大众,从而迎来了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大发展。”张远向我们这样介绍。
    “第一个转变是业内人士观念的转变。以往我们的专业人员大多只是生产者而不是使用者,使用的面非常窄。业内人士开始意识到,只有用的人越来越多,地理信息的产品才能加强,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转变是政府职能部门观念的转变。现在政府在推信息化,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政府机关业务都与空间分布有关,各个部门在这个基础上来提供管理和服务。比如税收部门的税源分布是怎么样一个情况,按区域分布的税率结构情况怎么样,这些通过空间分析后会得出一些很有用的结论。因此,职能部门对地理信息系统的依赖已经越来越大,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第三个转变是社会民众观念的日益转变和重视。比如人们的出行也越来越依赖GPS等系统,现在的人们出行越来越频繁,于是对于地理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还有物流业也越来越发达,物流业对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依赖也越来越强。另外还有人们的旅游等等。因此,这三个方面大的转变和需求,迎来了我国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大发展。

技术、机制、理念是实现发展的必要条件

    诚然,国家和民众思想的转变和需求促进了我国地理信息事业的大发展,那么,除了这些,要实现我国地理信息事业的健康发展,还需要哪些条件呢?张远告诉我们,除了观念,技术、机制和理念缺一不可。
    “除了人们的需求方面,如今在技术方面,无论是软件、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数据管理方面,还是数据采集、更新维护的手段,这一切和过去相比都发生了很重大的变化。以前的数据采集周期长且手段单一。现在对于信息采集的手段越来越丰富。比如遥感,比如GIS等,都对于信息采集有很大的进步,方便、快捷、周期缩短,数据的品质、多样性与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在技术层面上,我们也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做好了准备。”

    “另外,机制、体制非常重要。重庆在2005年年底成立了地理信息协调委员会,委员会的办公室是放在了重庆市规划局,许多部门都加入了进来,如发改委、公安局、国土、交通、环保等部门都是委员会成员。我们用委员会的形式来推动我们的制度建设,协调我们的重大问题,包括共享、标准、规划等等。这样一种机制的建立,对于我们形成一种好的模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本身作为地理信息的管理部门和主要的生产部门,我们的姿态也很重要,比如去年“512汶川地震”时,地震局提出要我们的一些数据,于是我们无偿地提供了近百G的数据。另外,去年做第二次土地调查时,我们也向土地部门提供了大量数据。因此在数据共享方面,一定要有一个开放和共享的理念”。

憧憬未来,我们生活将更加便捷

    将来,信息系统是怎样的一个发展方向?将对民众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呢?针对我们的提问,张远这样回答,“下一步我们要追求的是要实现在线方式,专业数据专业部门维护,我们来提供地理信息系统的后台支持。因此我们的平台就好比一个公共空间,大家到这里来寻找各自需要的内容”。

    张远把地理信息的应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的建设,这个阶段是为专业人士服务的;第二个阶段是政务地理信息平台的建设,这个阶段是为政府的政务管理提供服务的;第三个阶段是社会服务地理信息平台的建设,这个阶段是为社会大众服务的。

    “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方面,从目前的情况到我们理想的那种情况,即我们所说的第三个阶段,还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以后的生活会更加依赖于我们基于网络的、基于信息化测绘的产品,反过来说,当产品实现更广泛地应用后,必将使我们的生活更为便捷”。

多方协作,迎接地理信息系统的大发展

    “我们知道,传统测绘的服务大多是面向工程,成果以纸质为主。而信息化测绘肯定要满足过去工程测绘的所有需求,在这个基础之上又有了很大的拓展和延伸,需要满足现代政务的社会发展需求。比如在人才结构方面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的测绘队伍人员构成大多为测绘专业的人,而现在除了测绘专业的人之外,还需要计算机专业、数学专业、美术专业、经济等专业的人才”。

   “因此,要建成第三个层次的社会服务地理信息平台,光靠规划局一家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但规划局起的作用是相对比较大的。比如我们在标准的制定方面、在整个项目的引导方面。系统的建设越发展,参与者会越来越多,许多的参与者共同来建设这样一个系统。我们规划局下面还有勘测院,有个地理信息中心,还有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我们写软件的人数就超过了100人,但仍然达不到我们今后的需求。因此,我们也邀请一些企业参与我们的平台建设,比如我们的政务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就是由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要想实现重庆乃至我们国家地理信息系统的大发展,还需要群策群力,多方协作”。张远这样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