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计算机世界报2009年06月26日第24期
尽管地理信息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但在快速发展中也经历了许多“成长痛”,而刚刚接手该产业监管职能的国家测绘局将如何应对?地理信息企业对新的监管部门又有怎样的期待呢?
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强劲 监管在即
■ 本报记者 许泳
7月1日,骄阳似火,气温灼人,北京展览馆剧场外等待入场的观众的热情更是一浪高过一浪。这是国家测绘局在增加了地理信息监管职能后烧起的“第一把火”,是首次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将地理信息产业链从头到尾聚合起来的会议,很难不引起业界的关注。全国地理信息产业峰会和全国地理信息应用成果及地图展览会以“构建数字中国,大力发展地理信息产业”为主题,于7月1日~4日在北京展览馆高调亮相。
亮剑 促发展
这是一次“亮剑”之举,国家测绘局倾力主办,为的就是搭建政府与企业间的沟通平台,增强凝聚力,帮助企业提高社会影响力。今年3月,国务院批准发布了新的国家测绘局“三定”规定,增加了国家测绘局监督、管理“地理信息获取与应用”的职能,并批准成立“地理信息与地图司”。 业内企业私下议论“可算找着娘家了!”以前不知道自己归谁管,找不到“组织”,感觉就像散兵游勇。但也有企业担心,会不会因为明确了监管,反倒抑制了产业发展?其实,国家测绘局为企业搭台唱戏的举动,恰恰表明了其一手促发展、一手抓监管的决心。
据记者了解,参加峰会开幕式的嘉宾和代表约有1800人,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徐冠华、国家测绘局局长徐德明、北京市副市长陈刚、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等领导悉数到场,活跃在地理信息产业界的王家耀、刘先林等6位院士也齐聚在这次展会上。 地理信息产业确实值得人们关注。近3年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20%,2008年产业总规模达到600亿元,从业机构超过1万家,从业人员40多万。当前,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地理信息产业依然逆势而上。特别是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重点将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成为基础和保障,许多相关项目纷至沓来。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接近600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很多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而测绘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却格外紧俏,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招聘不仅没有缩减,有的甚至明显增加。测绘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有的公司没抢到该专业的毕业生,只能找相关专业来补缺。
尽管是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但地理信息产业尚处在发展初期,必然会面临快速发展的“成长痛”, 比如产业链上的企业数量小、规模小、国际竞争力弱、产品不丰富、市场竞争无序等。因此,在监管的同时,其实很重要的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减少地理信息产业“成长的烦恼”。 “这次展会的主旨是加强地理信息应用服务,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这也是举办本次峰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这个平台,让相关企事业单位了解和把握国家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并加强交流探讨。”国家测绘局副局长闵宜仁谈道。 政府的高调促进作用立竿见影。
展会开幕式当天,1.5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已是“座无虚席”,四维图新、高德、凯立德、灵图、超图、ESRI、诺基亚、谷歌等许多从来没同台献艺过的企业都被聚拢在展会上。 展会分为序厅、地图展区、数字中国展区、应用与技术创新展区、技术装备展区五大部分,几乎囊括了地理信息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即上游的基础地理信息生产、中游的公众版地理信息产品生产、下游的面向各类应用需求的信息增值加工服务,以及为这三方面服务的地理信息硬件和软件生产厂商和集成企业。这恰恰也反映了目前地理信息产业链上的企业多而杂的局面。 所以监管这样复杂的一条产业链,绝对是一副沉甸甸的重担。
摸底 抓监管
这次展会,是对产业链从头到尾的一次梳理,因此,也算一次摸底调查。 地理信息产业按大类可分为遥感(RS)、GIS、GPS,这三个“S”又都有各自的产业链,但却相互纠结,难以绝对割裂,彼此都在往上或往下渗透; 另一方面,面对这个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还有许多资本在注入,形成新的公司,造成产业链上的分工很不明晰,甚至带来一些恶意竞争。另外,在利益驱使下,非法采集现象、问题地图的传播等威胁到国家安全的行为也还没有被根本灭绝。 监管难题不少,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监管的同时仍然要把发展摆在首位。
“争取用5年的时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这是国家测绘局喊出的口号,在这次会上,闵宜仁表示,国家测绘局将采取四项措施进一步规范地理信息产业。
第一,加强监督管理,完善政策法规,创造产业发展优良的环境; 国家测绘局要履行管理职责,组织研究制定发展规划,争取年内出台《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部门合作,促进地理信息的广泛应用,加快制定公开地理信息分层方案,并研究地理信息质量控制与检测评价等方面的标准规范。
第二,要拓宽应用领域,加快建设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推进跨地区、跨部门信息的共建、共享,促进地理信息企业在智能交通、现代物流、车载导航、互联网服务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发展。
第三,应加快自主创新,地理信息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不能过分依靠国外的技术。为推动科技创新,第一个高分辨率测绘卫星资源3号按计划将于2011年发射。
第四,涉密测绘成果事关国家安全,更要加强管理。规范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顾大伟也认为,应该从技术和制度上解决保密和发展的问题,现在的制度大多是以传统的地形图等基础地理信息产品为管理对象设计的,不适应数字化的基础地理产品的管理需要,应该认真研究保密制度,适应新形势。目前大量地理信息资源集中在政府部门手中,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难以让巨额投入转变为经济效益。因此,只有明确了地理信息“哪些该保,哪些该放”,才能更好地进行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那么,从企业的角度看,对监管部门有怎样的期待呢? 来自企业的代表超图公司董事长钟耳顺表示: “希望测绘局能参照软件和其他行业,制定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和服务的优惠政策,推动一批地理信息企业上市。”地理信息产业链非常长,但是布局不太合理,结构也还有待优化。目前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应发展大型企业,形成健壮的产业链。 政府协调和企业协作是国际地理空间信息发展的重要特征。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政府的支持和投入,比如美国的商业遥感卫星发射都从各种渠道(直接投入或订单形式)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应该启动种子项目,协调会员单位的活动,组织会员单位争取政府项目,便于产业转化。” 钟耳顺说。
新闻来源:http://www2.ccw.com.cn/weekly/tech/htm2009/20090704_6460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