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经济带立足安徽、依托皖江、融入长三角、联接中西部,是国务院于2010年批准的第一个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中,皖江经济带承担起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以及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的重任。
皖江经济带具有丰富的水、土地、林地、湿地、矿产资源基础,是国家重要的原材料基地,但同时皖江经济带在产业升级转移、城镇化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重大需求和突出的地质问题,如土地利用规划及各类规划编制,区域产业、城镇规划建设与重大工程布置,矿产资源规划与资源保障,基本农田建设和保障农产品安全,生态保护与地质环境问题治理等,这些都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
按照地质科学本身发展的要求,我们需要从地球系统科学出发,对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圈等统一进行考虑。因此,在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和新的发展理念下,在皖江经济带开展综合地质调查势在必然。
构建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信息系统
根据部省合作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部署”的总体部署,超图信息全面整合了工作区内以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页岩气调查评价、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土地质量调查评价地质工作成果,以及已建成地质信息数据库,将其与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专题成果共同集成,建立了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管理系统与综合地质数据库,实现了多时期、多来源、多专业、多格式的综合数据集成,并通过管理制度保障数据持续更新。
从皖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超图信息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GIS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实现对皖江经济带安庆-马鞍山沿江段1:5万环境地质调查成果进行集成和综合,构建了皖江经济带地质环境数据库和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信息系统。
该系统实现多维地下-地上、地质-地理、时空-属性大数据的一体化存储、管理、查询、分析、决策、三维可视化等方面的服务,方便用户对地质灾害防治、地下水监测、地面沉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资源承载力等相关信息服务的掌握与管理,实现重要研究成果及时发布,实时监控情况和数据及时更新,与皖江区域省市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联动。同时,系统还为承接产业转移、优化国土布局、建立长江绿色生态走廊和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数据支撑,服务于地质云建设和智慧城市多规合一平台建设。
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信息系统
集成Modflow模型进行区域地下水模拟预测预报
超图信息通过分析皖江经济带区域地下水动态以及补、径、排等条件,集成Modflow模型(visual modflow是目前国际上通用且被各国一致认可的三维地下水流和溶质运移模拟评价的标准可视化专业软件系统),建立本区域的地下水模型,结合输入率定后的模型参数,进行地下水模拟计算,确定不同频率年份及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与可开采量,进行不同情形的地下水动态预报,并将预测预报结果进行专题综合展示。
地下水预测
基于网格化的地质分析评价
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系统动态地对评价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并将分析评价各因子与划分的网格进行叠加处理,按照地质分析评价综合指数法进行加权运算,获取每个网格节点的评分,通过插值处理调整评分后形成栅格数据,并以等值面的方式动态渲染到地图上。
基于网格化的地质分析评价流程
地质分析评价结果展示
地质模型三维可视化与剖分
运用二三维一体化技术,系统对各平台生成的三维地质模型数据进行可视化,并叠加专题数据进行三维地质模型平面剖分、折线剖分和组合剖分,更加直观和逼真地展示各种地质体的结构组成,方便地质工作人员对任意位置剖面图、地质图等地质信息的获取。
地质三维模型展示
提升地质调查成果应用服务水平,有效支撑皖江经济带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建设
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信息系统以综合地质调查城市成果库为依托,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一套综合地质调查数据库,涵盖了业务数据和空间数据,为后续项目应用奠定了基础。
同时,系统有效整合优化地质服务资源,将“地质调查”工作与“皖江经济带建设”结合起来,为皖江经济带国土规划、城市群规划、重大工程建设规划、重大基础设施规划、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全面提升皖江经济带区域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此外,超图信息还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分析结果反向监测地质调查情况,有效提高地调中心服务皖江经济带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未来,超图信息将不断加强探究地质大数据应用,为城市建设、资源规划服务提出有创新性、前瞻性的城市建设新实践,实现地质调查工作理念转变和业务结构调整,强化对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和国土空间用途管理的支撑服务,努力成为多门类自然资源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权威数据的主要提供者、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重要业务支撑者,以及我国地质勘察行业转型发展的示范引领者。